10月14日上午,濟煤大學邀請濟源籍作家黃河清先生走進濟煤大學,以《我與文學》為題帶領學員走進文學世界,享受文學饕餮大餐。集團公司各單位、機關各部室、濟源四中七四屆十九班同學參加了此次學習。
黃老師一生熱愛文學,著書立傳,憑借著堅強的意志、高深的理論、不懈的斗志創(chuàng)作了很多感人至深、膾炙人口的作品,涵蓋了長、中篇小說散文、人文記錄片及詩詞歌賦。黃老師與濟煤有著深厚的情誼,創(chuàng)作出《槐灘賦》《槐花賦》《后槐灘賦》《大漠里的濟煤人》、紀錄片《根在槐灘》等多部優(yōu)秀作品,更為濟煤建礦60周年作《濟煤賦》、建礦70周年再作《濟煤新賦》、長篇紀實文學《齊跡》等作品。
以“駢”開題,感受語言之美 黃老師以“駢”開題,講述了駢文的起源、發(fā)展及語言文字特點,多以雙句為主,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。借“駢”講文,用京劇《智取威虎山》中楊子榮最后唱段《甘灑熱血寫春秋》唱詞“今日痛飲慶功酒,壯志未酬誓不休。來日方長顯身手,甘灑熱血寫春秋”、駢文名篇《滕王閣序》帶領大家感受駢文的文學語言之美。 陶醉于文學作品的“美”,黃老師分享了他從一名高中畢業(yè)生走上文學創(chuàng)作之路的因緣機會,憑著對藝術、對文學的一腔熱愛,在劇團寫劇本時期,他自學寫作結構,摸索駢文規(guī)律,尋找創(chuàng)作靈感,磨煉寫作技巧,后又到中戲戲文系進修學習,讓大家感受到他對文學的堅守和堅持,創(chuàng)作出的《戴著手銬救哥哥》等名篇佳作,奠定了文學地位,更是他今后創(chuàng)作出更多優(yōu)秀作品的不竭動力。 文學作品的永恒價值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,文學作品的永恒價值體現(xiàn)在其精神性和實用性上。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,一部文學作品可以看作是一個時代變遷的縮影,更是對現(xiàn)實生活的一種創(chuàng)造性描寫,既是紀實文學,也是藝術創(chuàng)作。繼建礦六十周年大氣磅礴的《濟煤賦》后,時隔十年,黃老師再作《濟煤新賦》,讓我們感受到優(yōu)秀作品的“時時新”,品出新韻味,記錄了濟煤十年飛速發(fā)展的光輝歷程,是集團公司發(fā)展歷史的描繪,也是企業(yè)文化和濟煤精神作品化的一種彰顯。 文學作品之“真、善、美” 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夠經(jīng)久流傳,在于它體現(xiàn)了人類永恒的主題:真、善、美。真實是一切藝術的生命。沒有現(xiàn)實的“真”,就沒有藝術的“真”,文學作品是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一種深度融合。黃老師的文學作品《戴著手銬救哥哥》在創(chuàng)作過程中秉持了對“真”的追求,以真紀實,最終結局震撼人心,引起讀者廣泛共鳴,大獲成功。 善良是人性最美的品質(zhì)。以文化人、以善勸人、以德服人,文學作品里的“揚善”以一種貼近生活的故事情節(jié)形象地反射出生活的真理、生命的真諦,更在善惡沖突時體現(xiàn)其價值,引導人們反思自己的行為,激發(fā)內(nèi)心的善良與美好,潛移默化地促進“真、善、美”在社會生活中的傳承,傳遞社會主流價值觀,弘揚正能量。 文學作品的“美”無處不在,蘊含在一詞一句中。有人格之美,也有語言之美。語言為作品賦光加彩,以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為例,短短十四個字勾勒出了一幅寧靜致遠的畫卷,讓讀者感受到詩句中的色彩之美、動態(tài)之美、虛實之美、立體之美,令人心曠神怡。 課程最后,黃老師表達了對濟煤美好的祝愿,并對學員寄予厚望,開卷有益是永不過時的命題,鼓勵大家多讀書,在書中開闊視野,體驗不同的情感,珍惜時光,勤奮學習,成為精神的富翁。集團公司董事長齊百紅對黃老師的授課給予高度評價,敬佩他對文學的熱愛和不懈的追求,贊揚他是自己的良師益友。也鼓勵學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多讀多學多思,做對社會有用的人,不負韶華,無愧人生。